优秀毕业生介绍
明智的选择  骄人的回报


  编者按:我校自五九办学以来,已历经四十多个春秋,并为社会培养了近两万名技能人才,其足迹遍布全国二十九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和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他们中的多数正成为各大单位的领导人员或骨干力量。在众多的校友中,他们虽踏入社会,但却没有忘记那令他们扬起事业风帆的加油港——母校。并不断关心关心学校的发展及专业的壮大。在此,我们选登了其中一小部分校友的情况以飨读者。并衷心祝愿他们事业蒸蒸日上,为母校添彩。


校 友 展 望

     ——历届毕业生选登

学 校 的 骄 傲

——在中直机关等单位工作的部分校友摘录
姜 炜  七八届毕业生 中国驻联合国办事处行政总厨。
陆玉贵  七八届毕业生 在美国开有三家规模较大的饭店,住美国华盛顿富人区。
丁应林  七八届毕业生 扬大旅游烹饪学院烹饪系党组书记。
陈忠明  七八届毕业生 扬大旅游烹饪学院西餐教研室主任。
嵇步春  七八届毕业生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教务处党支部书记。
乔 杰  七八届毕业生 《中国烹饪》、《餐饮世界》杂志主编。
邓延富  七八届毕业生 国家商务部商务司处长。
陈益民  七八届毕业生 泰兴市商业职工学校校长。
马月清  七八届毕业生 曾担任国务院总经理、部长膳食大厨。
黄春林  七八届毕业生 曾担任国务院总经理、部长膳食大厨。
王永平  七八届毕业生 江苏省省委机关行政总厨。
王茂宏  七八届毕业生 日本开办饭店。
马运安  八二届毕业生 万里家执厨。
孙爱国  八二届毕业生 李鹏家执厨。
乔国柱  八二届毕业生 胡锦涛家执厨。
林 勇  八二届毕业生 北京人民大会堂中餐厅雕刻大师。
周 祥  八二届毕业生 北京人民大会堂中餐厅大厨。
董小明  八三届毕业生 连云港东方宾馆总经理。
于学菜  八三届毕业生 南京钟山饭店管理公司总经理。
董清德  八三届毕业生 美国熊猫快餐集团公司厨师长。
刘 涛  八三届毕业生 扬大烹饪旅游学院烹饪技能鉴定所所长。
邱为民  八五届毕业生 扬州迎宾馆副总经理。
陈秋扬  八五届毕业生 日本开办饭店。
候军(候耀华之子) 八六届学员 现中央电视台《天天饮食》栏目节目主持人
于 峻  八六届毕业生 江苏京西宾馆餐饮部经理。
周明元  八八届毕业生 南京军区华江饭店书记。
林宝洪  八八届学员 苏州得月楼总经理。
成 曦  九一届毕业生 香港啊呀呀管理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。
刘 建  九五届毕业生 中国药科大学膳食处处长
徐晓进  九五届毕业生 江苏仪征明珠楼大酒店总经理
陆 琴  九七届学员 全国人大代表,“陆琴”脚艺创办人
孙 俊  九八届毕业生 扬州京华大酒店西厨厨师长
闻 霞  九八届毕业生 扬州京华大酒店部门主管
方 玲  九八届毕业生 扬州红河谷大酒店餐饮部经理
古广辉  九八届毕业生 北京朝阳区劳动培训中心讲师
戴寒雪  二000届毕业生 宿迁子昔美容美体社经理
徐道经  二000届毕业生 扬州发哥弟美容美体足艺中心经理
朱 艳  二000届毕业生 扬州宣姿美容美体中心经理
王振华  二000届毕业生 江苏五环铅酸电池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
姜杏凤  二000届毕业生 扬州鹏程美容有限公司经理
陈丽芳  二000届毕业生 扬州专一美容有限公司经理
陆 健  二000届毕业生 扬州商业学校教师
夏正光  二000届毕业生 江南一修足浴有限公司总经理
范 磊  二00一届毕业生 北京礼仪模特服务公司经理
陈媛媛  二00二届毕业生 南京营养学校教师
沈云峰  二00三届毕业生 2003年钓鱼台国宾馆选中聘用
卞大荣  二00四届毕业生 2004年被钓鱼台国宾馆选中聘用
曹 军  八二届毕业生 中共中央组织部膳食处处长
郁建伟  八二届毕业生 中共中央苗圃基地主任
倪守杰  八二届毕业生 北京日潭宾馆总经理
孟宪斌  八二届毕业生 人民大会堂中餐厨师长
李永兴  八二届毕业生 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
石敬华  八二届毕业生 中共中央党校膳食处处长
严年芳  二00五届毕业生 扬事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

  值此机会,我深深思念着我的母校——扬州商校
  整洁明亮的校园,知识丰富技能叫绝师长,情同兄弟的同窗好友,当我由一个农村初中迈进扬州商校的校园,就深深地感到,这里是我最理想的学习环境。在扬州商校的三年中,每一分,每一秒,我都深深地爱着我的母校。在这里,我学会了学,学会了玩,更学会了如何做人,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。
  我十分喜欢扬州商校严谨而又宽松的学习环境,让我们学到知识、技能的同时发展了个性爱好。她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,更重要的是那种对做人的道理和面对社会态度。正是母校给予我的这种精神,使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超越自己,做得更好。这是母校给我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  由于母校的精心培养和老师们的淳淳教诲,在学校期间我先后获得了多项奖项,而我的性格也开始由一个沉默不语的内向向开朗认真的外向转变。为我现在的适应工作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逐渐懂得了母校老师当初苦心教育的真正用意。当我现在工作疲惫时,我常常用母校老师的谆谆教导来鼓励自己,因为工作的意义在于将来回报祖国、回报母校所给予我的一切。
  离开母校快一年了,然而记忆却依然那么的清晰。我记得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,会时常想起想他们说过的话;记得和我一起长大,一起学,一起玩的同学;记得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。走过这么多地方,扬州商校依然是我记忆中最美丽的地方。
谨以此番心底真言献给我尊敬的师长和亲爱的学弟学妹们。遥祝母校欣欣向荣、再创辉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卞大荣)
 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久的时候,我就来到扬州这座古城,在这里学习了三年,度过了充满激情和成长欢乐的几个春秋。扬州商校不但给予我享用终身的知识技能,而且培养了我们那一代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,我们的健康人格在这里塑造。从这里我们走向社会,不论后来的岁月怎样风云变幻,也不论个人的经历如何跌宕起伏,扬州商校始终是我们生命旅途中永不熄灭的灯塔,照亮我们勤勉前往的路程,我还记得,正如校歌中写的“商校,我们的摇篮----------”二十年弹指一挥间,我们已快不惑之年,而母校依然这样青春焕发。我们永远感念那些为烹饪教育奉献了自己毕生年华的老师,怀恋那种催人奋进、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。
  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在新的世纪里更上一层楼,桃李天下。


  20世纪八十年代,我在扬州商校正是一个胸怀志向的青年,从这里,我开始经历了漫漫人生之路。虽然我现在从事《天天饮食》栏目主持人工作,工作固然很忙,但我始终忘却不了那使我终生受益的一段美好时光。可以说,扬州商校是我人生的重要加油站。
  那个时候,正是改革开放掀起新一轮浪潮的时候,当我来到扬州时,有的朋友劝我,有的朋友拉我,但我丝毫不悔,因为实现理想目标的渠道有多种,而正是这坚定的信念,才使我决心在扬州苦心学习的。
  我记得,我和同学们曾聚在一起细细揣摩,与老师一起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。去探索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我记得,在教室里、在宿舍里、在操场上,不管相识与否,大家都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。
  我记得,我曾参加了学校的义务劳动,每次卫生工作总让我们灰头垢脸。甚至满身油污,但我很高兴,很骄傲,因为我亲手参加了劳动,扬母校的建设留下了我的绵薄之力。
  我记得……  多少年了,发生在扬州商校的事太多了,每一桩、每一件,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。之所以深刻,是因为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,对我此后的人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(候军)



   我是扬州商校九七届的一名学员,现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,拥有多家连锁的“陆琴足艺”。自从我接触这个行业以来深感扬州商校对我的教育培养之恩,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您们。您们 除了教会对我现在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知识外,还教会了我怎样做人,让我拥有了一颗平常心、长远的眼光、卓越的见识来对待这一近些新兴的产业。感谢您们为我走人社会,立志创业上了最重要的一课。
  我在工作岗位上,商校的身影时常在我脑海里闪现,学校的学习、生活不仅让我现在能够自信努力的去工作。同对也把我培育成为了社会可用之材,这跟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。我对商校培育之恩予以深情的感谢。
  我了解商校的教学质量,清楚你们有能力教会我们工作中所需的基础技能知识。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可以说与商校的职教培训是分不开的。工作后我也有幸受聘于商校,担任一名兼职教师,正是如此,我也一直想对对我们有培育之恩的商校做点什么,以回报您们对我们的帮助。在工作中我接触到一些电视宣传的媒体。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减轻母校恩师们在假期辛苦、劳累的招生工作。也广泛的把信息送到大面积想受教育的地方。我也想利用自己的方便,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。希望学校能把招生信息宣传到每一个想受教育的角落。送到那些想受教育,把路走的更好的同学们面前。在您们为祖国新兴职业教育事业作贡献的同时,让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够有知识、有信心的和您们一起为社会经济发展、祖国繁荣昌盛做出更好的努力。(陆琴)

尊敬的母校老师、学弟、学妹们。作为商校的毕业生,我深深为自己在扬州学习感到自豪。在那里,是老师们给了做人的原则,是老师们给了创作的动力,是老师们给了技术的积累。在这里,我感谢母校几年中对我的培养,感谢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辛劳和汗水的老师们,我为有这样的学校和老师而庆幸,为拥有那些同窗好友而自豪。最后祝母校老师们家庭幸福,工作顺利;祝学弟学妹们身体健康,学习愉快。

  扬州商校毕业都多年了,连自己的小孩都大了,可身上依然脱不去扬州商校的影子。在北京,商校的同学凑在一起,从前的故事一下子全部涌出来。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每个人对中学的记忆都是那么完整,珍藏得都是那么小心翼翼。无论是谁,提起一个话题,大家都能再聊上好久,只是时过境迁,今天再评论起来,又多了几分慨叹。
  现在想起,总忘不了生龙活虎的课堂,忘不了耐心细致的答疑;忘不了穿着专业服装的别具一格;忘不了学生宿舍里的另类天地;忘不了操场竞赛的执着,更忘不了兵败考场的郁郁寡欢。如何能忘得了呢?   想到这里,除了感谢,我还能说什么呢?感谢我的母校,感谢我亲爱的老师们,给予我知识,教育我自信,培养我自立,帮助我在今天的社会中立足,笑面人生。现在听说我的母校已升格为商务高等职业学校,我真为母校自豪,为母校骄傲。
  最后祝愿我母校的路越走越宽,事业越走越发达。(马月清)